原始社会是人类历史上第一个社会形态,分为原始群和氏族公社两个发展阶段。
原始群是人类最早的社会组织形式,分前后两期。在我国距今约170万年的元谋猿人,及其稍晚的蓝田猿人、北京猿人是原始群前期的人类代表,处在旧石器时代早期,会打制石器,知道用火,过着集体采集、狩猎和乱婚的群居生活。距今20、30万年,旧石器时代中期,猿人发展成古人,进入原始群后期。马坝人、许家窑人、丁村人等古人,发明了弓箭,会人工取火,实行血缘群婚或族外群婚。原始群逐渐向氏族公社转变。
氏族公社又分母系氏族公社和父系氏族公社两个时期。旧石器时代晚期,约距今4、5万年,古人发展成新人。河套人、峙峪人、左镇湾人、山顶洞人等新人,打制的石器有了初步分类,发明磨制、钻孔新工艺,有了原始的骨针、装饰品,产生原始宗教观念,实行族外婚或对偶婚,以母系血缘为纽带组成母系氏族公社。到距今1万年左右,进入新石器时代前期,母系氏族公社发展到繁荣时期。距今8000-6000年的裴李岗、河姆渡、仰韶等文化遗存,基本上能反映这时的社会面貌。他们能磨制石、骨器,发明了耜耕农业,饲养家畜,烧制陶器,纺织缝衣,构筑房屋,有了规模大、布局合理的村落。生产力的发展,男子逐渐在生产中占主导地位,社会财富增多,促使对偶婚一夫一妻家庭转化,于是母系氏族公社便自然过渡到父系氏族公社了。
父系氏族是以父系血缘为纽带组成的社会集团。距今5000年左右,相当新石器时代后期龙山、齐家、大汶口良渚等文化遗存,反映了这时的社会状况。他们使用各式磨制石、骨器,农业发展。用快轮制陶,养蚕缫丝,铸造小型铜器,琢磨玉、骨等装饰品。生产力的发展,产品有了剩余,出现商品交换,私有制产生,引起贫富分化,阶级分化也随之出现。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急剧变化,导致原始社会的解体和文明时代的到来。
评论